1948年2月,刘腾龙出生在高安市岚坊镇新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。 16岁那年,他被推荐为当地一家陶器厂的学徒。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他以勤奋好学的精神成为车间主任。 担任“领导”职务后,他更加努力。 从车间主任到副主任再到主任,他的地位越来越高,陶瓷厂的效益越来越好。 在此期间,刘腾龙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1984年,为了发展工业经济,高安市鼓励所有乡镇和农村去考察项目。 刘腾龙和廊坊乡的领导去了浙江的一家纺织公司,经过艰苦的谈判和谈判,终于让公司投资在廊坊建立工厂。 规划征地,建造车间,购买设备,培训员工...仅92天,占地200亩的高安第一纺织厂正式投入运营。 刘腾龙从一家陶瓷厂到一家纺织厂任厂长。 在他一丝不苟的管理下,纺织厂的生产经营蒸蒸日上,已成为高安市的骨干企业。 其产品获得了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和宜春市科技进步奖。
由于业务需要,刘腾龙经常去浙江。 每次他旅行时,许多亲戚和朋友都请他帮助购买蚊帐。 精明的刘腾龙意识到了这个商机,并决定制作自己的蚊帐。
制造了蚊帐,下一步就是寻找市场。 为了开拓市场,刘腾龙骑着自行车,背着蚊帐在村里卖。 他经常外出一整天。 口渴时,他拿着一口井来解渴。 肚子饿的时候,他会吃掉他带来的the头。 昏昏欲睡的时候,找个阴凉的地方小睡了一会,高安打开了市场,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,他把蚊帐带到上高,奉新,宜春,南昌等地卖,没有 足够的员工,所以他打电话给亲友。 信仰将使山开。 刘腾龙依靠他的努力和诚实的管理来抓住商机并赢得市场。 如今,他的蚊帐销售网络已覆盖湖北,贵州,四川,广东,湖南等地,年销售蚊帐50万只,产值超过1500万元,年纯收入超过60万元。 。 富有的刘腾龙永远不会忘记带领村民致富。 他组织了该村的150多个家庭加入了蚊帐处理队伍。 村民依靠蚊帐产业增加了人均年收入600多元。 他投资4万元修建水泥硬化灌溉渠道。 投资2万元,加固了通村之路...为了支持该村的公益事业,他先后投资10万元以上。 “我很有钱,可以带领村民致富,并为村里的公共福利做出贡献。这是我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。现在,我感到非常高兴和高兴。” 刘腾龙说。